期刊
  出版年
  关键词
结果中检索 Open Search
Please wait a minute...
选择: 显示/隐藏图片
1. 肺动脉高压患者经济负担影响因素分析及护理对策
江莹, 余旻虹, 张春燕, 康晓凤
中华护理杂志    2023, 58 (14): 1733-1741.   DOI: 10.3761/j.issn.0254-1769.2023.14.010
摘要324)   HTML1)    PDF (1017KB)(6)    收藏

目的 调查肺动脉高压患者的主、客观经济负担现状,并探讨其与健康相关生活质量的相关性。方法 采取便利抽样法,选取2022年2月—9月在北京市某三级甲等医院就诊的肺动脉高压患者作为调查对象。使用一般资料调查表、慢性病治疗经济毒性功能评估综合评分(Comprehensive Score for Financial Toxicity Functional Assessment of Chronic Illness Therapy,COST)和肺动脉高压特异性健康相关生活质量量表等对患者进行调查,并分析其影响因素。结果 152例肺动脉高压患者中,123例(80.9%)存在经济负担,COST为(16.22±10.19)分;多元线性逐步回归结果显示,肺动脉收缩压、6 min步行距离、社会经济地位复合指数、灾难性医疗支出和经济相关服药不依从是肺动脉高压患者经济负担的影响因素,可解释总变异的42.9%。经济负担与健康相关生活质量存在相关性(P<0.05)。 结论 肺动脉高压患者主、客观经济负担普遍存在,经济负担大的患者健康相关生活质量受损严重,医护人员应重视并全面筛查患者的经济负担,防止患者在疾病管理阶段因病致贫,从而减轻经济负担对患者预后的不良影响。

图表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2. 左心室辅助装置植入患者生活体验质性研究的Meta整合
黎万汇, 岳雯静, 王子涵, 康晓凤, 张辰
中华护理杂志    2023, 58 (10): 1261-1268.   DOI: 10.3761/j.issn.0254-1769.2023.10.017
摘要165)   HTML0)    PDF (1042KB)(4)    收藏

目的 系统评价与整合左心室辅助装置(left ventricular assist device,LVAD)植入患者的生活体验,为更好地帮助该类人群适应与LVAD共存的生活、建立支持体系提供参考。方法 检索Web of Science、PubMed、Embase、Cochrane Library、CINAHL及中国知网、万方数据知识服务平台、维普数据库、中国生物医学文献服务系统中有关LVAD植入患者生活体验的质性研究。检索时间为2008年1月—2022年7月。采用澳大利亚乔安娜布里格斯研究所质性研究质量评价标准评价文献质量,采用Meta整合方法对结果进行整合。 结果 共纳入15篇英文文献。提取69个主题,归纳为LVAD植入后的健康获益、面临的困境与挑战、自我调适及外部支持对促进恢复与适应至关重要4个整合结果,以及14个类别。 结论 患者植入LVAD后健康获益明显,但也面临一系列并发症及生活、心理、社会负担。未来应从医疗、家庭、社会等层面建立多维度支持体系,帮助该类患者进行自我调适,协助其尽早重返社会。

图表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3. 临床护士输注血管活性药物的现状调查
钟竹青,秦宁,高学琴,康晓凤,丁四清,刘亚平,李庆印
中华护理杂志    2021, 56 (8): 1208-1215.   DOI: 10.3761/j.issn.0254-1769.2021.08.014
摘要1111)   HTML14)    PDF (900KB)(40)    收藏

目的 调查护士输注血管活性药物的现状,比较不同等级、性质医院之间的差异。 方法 采用便利抽样法,于2020年7月—8月对来自31个省份的护士进行在线调查。调查内容包括护士的一般资料、血管活性药物使用现状、血管通路的使用现状和输注血管活性药物的护理实践。 结果 共回收7 873份有效试卷。留置针(93.92%)是护士常用的血管通路,其次是中心静脉导管(61.27%),钢针(15.11%)使用最少。与非三级医院、综合医院相比,三级医院和心血管专科医院的护士使用中心静脉导管的比例较高,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01)。血压、心率和呼吸频率是护士常评估与观察的3项指标。与三级医院相比,非三级医院的护士在输注血管活性药物时不更换输注部位、采用可调速输液器/手动调节速度、认为变动注射泵的高低位置不影响输注血管活性药物的稳定性、封管前未回抽剩余药液、按快速输液键或使用生理盐水加速推进的方式处理回血、未对所有患者进行心电监护方面的比例较高,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心血管专科医院相比,综合医院的护士在输注血管活性药物时在三通接头处快速推注其他药物、封管前未回抽剩余药液、按快速输液键或使用生理盐水加速推进的方式处理回血、未对所有患者进行心电监护方面的比例较高,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01)。 结论 临床护士输注血管活性药物的护理实践存在安全隐患,有必要制订血管活性药物静脉输注护理标准,并对其进行规范化管理与监督。

图表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4. 经外周静脉输注血管活性药物风险管理范围的综述
江莹,黎万汇,陈莹莹,仝贝贝,康晓凤,于艳艳,刘亚平
中华护理杂志    2021, 56 (7): 1105-1110.   DOI: 10.3761/j.issn.0254-1769.2021.07.025
摘要974)   HTML7)    PDF (816KB)(29)    收藏

目的 探讨经外周静脉输注血管活性药物的风险因素及安全输注方案。 方法 系统检索5个指南网站、7个中英文数据库,检索时限为建库至2021年3月7日,定性描述经外周静脉输注血管活性药物并发症的基本特征、风险因素及安全输注方案。 结果 纳入14篇文献,其中指南2篇、系统评价4篇、原始研究8篇。经外周静脉输注血管活性药物的安全性受药物因素、患者因素、输注方案影响。1篇指南和8篇原始研究提供了经外周静脉血管活性药物安全输注方案,内容涉及输注速度、输注部位、输注技术、输注时长、监测频率、并发症处理等。 结论 实施全程风险评估和安全输注方案,短期经外周静脉输注血管活性药物是安全可行的。

图表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5. 克罗恩病患者肠内营养系统管理的护理实践
尤丽丽,王田田,杨红,张悦,朱文博,姚玉莹,康晓凤,关玉霞
中华护理杂志    2020, 55 (9): 1372-1375.   DOI: 10.3761/j.issn.0254-1769.2020.09.018
摘要524)   HTML5)    PDF (579KB)(19)    收藏

目的 探讨系统管理在克罗恩病患者肠内营养护理中的应用效果。方法 采用自身前后对照设计。便利抽取北京市某三级甲等医院消化内科45例住院克罗恩病患者,实施肠内营养系统管理,评估患者接受肠内营养治疗基线、干预后1个月、3个月、6个月营养状况及不良反应等。采用重复测量资料分析方法分析不同时间点评估指标差异。结果 经过6个月干预,营养状况相关指标(体重、营养风险筛查评分、总蛋白、白蛋白、血红蛋白)均有明显升高,炎性指标(血沉、C反应蛋白)均有明显降低(P<0.05),肠道症状及不良反应发生率逐渐降低。结论 克罗恩病患者肠内营养系统管理能够有效改善患者的营养状况,提高患者依从性,改善营养护理工作质量。

图表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6. 心脏移植受者服药依从障碍和干预策略的系统评价
弓宸, 代琦, 史润泽, 仝贝贝, 康晓凤
中华护理杂志    2020, 55 (4): 535-541.   DOI: 10.3761/j.issn.0254-1769.2020.04.011
摘要289)   HTML0)    PDF (1082KB)(2)    收藏
目的 对心脏移植受者服药依从障碍和干预策略进行系统评价,为心脏移植科室的护理人员制订护理措施提供循证依据。 方法 检索Cochrane Library、PubMed、Embase、Science Direct、CINAHL、乔安娜布里格斯数据库、中国知网、万方数据库,检索时限为2008年1月—2019年1月,筛选文献、评价纳入研究偏倚风险后,采用内容分析法对结果进行描述性分析。 结果 共纳入23篇文献,包括9篇横断面研究、6篇队列研究、3篇纵向研究、3篇前后对照研究以及2篇随机对照试验。心脏移植受者服药不依从率为9.0%~70.0%,服药依从障碍包括个人因素、疾病相关因素、社会经济因素。干预措施涉及简化用药方案、认知教育、行为干预、情感支持等。 结论 青少年、存在内疚负罪感、社会支持度差、社会经济地位低等是心脏移植受者服药依从障碍的影响因素,积极识别依从障碍因素、制订个性化综合干预策略对提高患者的依从性十分重要。
图表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7. 虚拟仿真技术在护理教育中的应用与挑战
王佳弘, 席文杰, 董丽丽, 芦秀燕, 梁涛, 康晓凤, 陈京立
中华护理杂志    2020, 55 (3): 401-404.   DOI: 10.3761/j.issn.0254-1769.2020.03.017
摘要514)   HTML10)    PDF (610KB)(41)    收藏

该文对虚拟仿真技术的发展历程、在护理教育中的应用现状进行综述,并介绍其应用效果,全面分析虚拟仿真技术在护理教育中面临的挑战,并提出相关应对对策,以期为虚拟仿真技术更好地应用于护理教育提供参考。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8. 基于和谐护理理论的患者参与决策情境分析
康晓凤 李峥 刘华平
中华护理杂志    2018, 53 (4): 498-501.  
摘要1191)      PDF (602KB)(378)    收藏
患者参与决策作为患者的基本权利,已逐步得到重视。然而,决策情境、患者决策能力、健康环境和护理工作的不确定性,给患者参与决策带来了巨大挑战。该文从患者参与决策的不确定性出发,探讨了和谐护理理论在患者参与决策情境中的哲学地位,提出了和谐护理理论视角下化解患者参与决策冲突的新思路。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9. 不同心功能分级心力衰竭患者胃肠道症状与情绪关系的探讨
李永刚 吕蓉 康晓凤 李峥
中华护理杂志    2017, 52 (2): 133-137.  
摘要1613)      PDF (684KB)(153)    收藏
目的 调查心功能分级 Ⅱ 、 Ⅲ 和 Ⅳ 级心力衰竭患者胃肠道症状的发生情况,探讨其胃肠道症状与情绪的关系。方法 采用方便抽样法,选取 2016 年 3 月— 9 月在北京市某三级甲等心血管病专科医院心力衰竭监护病房住院的 154 例心力衰竭患者作为研究对象, 采用胃肠道症状分级评分量表、简式简明心境量表收集资料,同时采集患者的一般资料及疾病特征信息。 结果 145 例( 94.16% )心力衰竭患者存在至少 1 种胃肠道症状;症状严重程度评分为 0~22 分, M ( P 25 , P 75 )为 5.00 ( 3.75 , 8.00 )分;心力衰竭患者较为严重的胃肠道症状依次为腹胀、排气增多、 恶心和呕吐。 NYHA 心功能分级 Ⅱ 、 Ⅲ 和 Ⅳ 级患者的胃肠道症状发生率分别为84.21% 、 98.57% 和 95.65% ,症状严重程度评分的 M ( P 25 , P 75 )分别为 4.00 ( 1.75 , 6.25 )分、 6.00( 4.00 , 9.00 )分和 6.00 ( 3.75 , 8.00 )分。 Spearman 相关分析显示,心力衰竭患者胃肠道症状评分与情绪状态评分的相关系数为 0.50 ( P<0.001 )。 心功能 Ⅱ 级患者的胃肠道症状评分与情绪状态评分的相关性最高,相关系数为 0.65 ( P<0.001 ),其次为心功能 Ⅳ 级和心功能 Ⅲ 级患者,相关系数分别为 0.48 ( P=0.001 )和 0.42 ( P<0.001 )。 结论 不同心功能分级心力衰竭患者的胃肠道症状的发生率和严重程度存在差异,心功能 Ⅲ 级患者的胃肠道症状发生率最高且最为严重;心功能 Ⅱ 级患者胃肠道症状的发生与情绪的关系最为密切。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10. 心力衰竭患者症状群的纵向研究
宣凡馨 李峥 康晓凤 吕蓉
中华护理杂志    2017, 52 (12): 1450-1455.  
摘要1030)      PDF (986KB)(72)    收藏
目的 纵向探究心力衰竭患者从急性加重期到稳定期症状群的变化情况。方法 便利选取200例心力衰竭患者, 使用中文版Memorial心力衰竭症状评估量表对患者住院前、出院后3个月、6个月的心力衰竭症状进行评估, 采用聚类分析分别对3个时间点发生率≥15%的症状进行集群,并对症状群的变化进行描述分析。结果 心力衰竭患者在住院前存在4个症状群,分别为情绪与消化症状群、缺血症状群、疲倦症状群和脏器瘀血症状群。出院后3个月和6个月时存在病感症状群和疲倦症状群,口干作为单一症状独立存在。结论 心力衰竭患者的症状群在急性加重期和稳定期的差异性较大,医护人员可根据不同阶段的症状群特征,探索更有针对性的症状干预措施。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11. 传统文化视角下和谐护理理论的构建
李峥 刘华平 康晓凤 李杨 李秀华
中华护理杂志    2016, 51 (9): 1034-1038.  
摘要662)      PDF (917KB)(32)    收藏
由于东西方文化的差异,使得西方护理理论难以真正解决中国护理实践中的现实问题。 本研究从中国传统文化和伦理出发,以儒、道为哲学基础,在罗杰斯“整体人的科学”理论的基础上,深入探讨“人”“环境”“健康”和“护理”核心概念的内涵,分析核心概念间的相互关系,建构了和谐护理理论。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12. 基于专业性照护的护理学科理论体系构建
刘华平 李峥 康晓凤 李杨 李秀华
中华护理杂志    2016, 51 (9): 1030-1033.  
摘要456)      PDF (687KB)(28)    收藏
目的 西方护理学在长期的发展中形成了较为完善的理论体系,但是基于我国文化的护理理论研究才刚刚开展,有必要从护理学科建设的角度,探讨护理学的逻辑起点及理论体系建构,这对于促进我国护理学科的专业化发展、准确把握学科发展的未来趋势有重要意义。方法 本研究运用逻辑起点论,从逻辑起点出发,以实践经验为基础,按照学科的内在规律,构建学科理论体系。 结果 结合逻辑起点的 4 个特性,分析了将“专业性照护”作为护理学科理论体系逻辑起点的合理性;通过深入访谈、临床观察、文字及影像资料分析,提炼出护理的 4 个本质特性;从学科支撑理论、学科基础理论和学科应用理论阐述了护理学科理论体系的构成。 结论 学科理论体系的建设是一个不断趋于完善的过程,只有长期深入研究,才能更好地解释、指导护理实践中的丰富现象。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